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行走在病毒“刀尖”上的检验尖兵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2812

黄红宇,女,196810月生,群众,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身先士卒,以医院为家,始终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直面病毒,不分昼夜,全年无休,带领团队累计完成了约100万管500万人次的核酸标本检测,并全程参与建设无锡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因为工作太忙,她已一年半没有回老家看望过父母。作为科室管理者,她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先后共派出20余名骨干辗转支援武汉、南京、扬州、天津、连云港、常州、上海以及本市各区等多地进行支援。她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受到了业内高度评价,被多家省市级媒体报道,本人获评2022年“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以院为家,弱肩担重任

“早一分钟出报告,就能早发现病毒早隔离;早一分钟出报告,就能让来院就诊的病人及时得到医治。”这是黄红宇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疫情发生以来,市二院检验科大约完成100万管左右500万人次的核酸标本检测,平均每天五千多人,最多时超过一万人。每一管都意味着风险,但黄红宇从没有退缩过。

今年217日晚,医院临时接到3000多管标本,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出检测报告。时间紧任务重,黄红宇带领核酸检测组的几名员工,通宵未眠,准时完成了检测任务。218日,无锡市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正式启用,她又派出15名骨干支援基地,自己则仅带领两名员工承包了本院南北两个院区全部的核酸检测任务。219日她又一个人承包了当天所有的核酸检测任务,从早上七点多忙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在办公室眯了两三个小时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样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对于黄红宇来说,已经是平常。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几乎住在了医院,往往是前一天刚刚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带头值24小时班。检验科卢洁技师提到,有一次和黄红宇一起值夜班,凌晨看到黄红宇在做核酸检测,等她早上醒来的时候黄红宇还在做,这让她非常感动,“一年到头这么连轴转,年轻人都吃不消,黄主任却一直坚持下来了,她把每一分钟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检验科库房有张躺椅,那是黄红宇两年多来睡的最多的一张床。

倾囊传授,打造过硬队伍

她在自己身先士卒的同时,倾力培养出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成功地胜任了一次次艰巨的任务。今年2月份疫情出现反复时,检验科不仅支援本地各区和北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还派出骨干人员带队支援连云港、常州、上海等地的抗疫。苗宗宁博士和吕珏副主任技师接力,带领近百人的无锡核酸检测队伍转战各地,以雄厚的实力获得了省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

但其实,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时,市二院检验科仅5人有核酸检测资质。在分子免疫领域工作了近20年的黄红宇认识到这一“短板”后,立即倾囊传授技术,培训和锻炼科室的技术人员核酸检测能力,保证了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掌握主动权。目前,68人的检验科已有50余人取得核酸检测资质。

市二院检验科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是江苏省临检中心PCR上岗证的实验培训基地,黄红宇作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先后培训了近200名本院和其他医院的技术员,其中不少人成为转战各地进行支援抗疫的中坚力量。

她还全程参与建设无锡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完成了从实验室布局设计、改造搬迁、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生物安全备案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验收合格证等一系列工作。今年2月份基地顺利投入使用,她又派出骨干力量支援,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大批量核酸标本检测提供了坚实后盾。

医者初心,诠释大爱情怀

作为科室管理者,黄红宇一直管理和业务“一肩挑”,既负责指挥调度,又亲自上阵参与检验,是休息的最少而工作量最大的一个。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她从未叫过苦,但也时常因为忙而照顾不到家人。

今年四月份时,正是国内疫情最吃紧的时候,黄红宇忙碌在核酸检测一线,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她的爱人华军是心胸外科副主任,带领60人的核酸采样队支援上海抗疫。黄红宇85岁的母亲不慎扭伤了腰住院治疗,直到身体好得差不多了才告诉她这件事。“他们总是说,知道你忙,不用担心我们,我们都挺好的。”黄红宇说,因为没有时间,她已经一年半没有回家看过父母了,父母年事已高,身边无人照顾,怕耽误她工作,总是报喜不报忧,甚至连生病住院都瞒着她,这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多人都问我,那么拼为什么。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工作做好。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医务人员,责任所系,性命相托,不敢大意。”黄红宇说,医务人员是抗疫战场上的白衣战士,战士的天职是服从,所以再苦再累,哪怕拼上性命,也不会有半步退缩。

500万人次的核酸报告,见证了黄红宇为抗疫工作的付出和汗水。在危险面前,她选择面对,在责任面前,她选择担当。她用言行诠释了医者的信仰和执着,用初心践行了医者的大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