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中心
【最美战“疫”先锋】鲍洁:温暖守护,医者大爱
发布日期:2020-04-02 浏览次数:3864

厚厚的防护服下全身湿透,鼻梁上生出压疮,但她从未言退;气管插管患者病毒大量溢出,她没有任何退缩,坚持守在床旁三四个小时;为完善治疗方案,总结重症患者治疗的经验教训,她思考到凌晨一两点。她是无锡二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鲍洁,是一名拥有1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有着近10年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年轻医生,她以柔弱的身躯担起重症患者救治的千斤重担。

“我是共产党员,从事重症医学工作近十年,有丰富的重症患者抢救经验,战疫最前沿才是我的战场。”2月8日晚,得知医院将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时,鲍洁还正在科室值夜班,来不及考虑家中困难的她第一时间报名,“我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是一线最需要的人,我会全力以赴。”由于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她迅速安顿好病房里的患者,火速赶往家中收拾行李,忙到半夜才休息,天不亮便起身赶往医院。

鲍洁和队员们一起,整建制地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即便在ICU工作了近十年,见惯了各种生死抢救和惊心动魄场面的鲍洁,依然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在上班以后的十分钟里,病区接了20多位患者,全部是重症。全副武装下,每一个动作都不容易,很快满身都是汗水,但她的脚步始终未停下,倾尽全力地救治每一位患者,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史、查看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下医嘱……每次上班,鲍洁都会以十二分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对患者的救治中,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

病毒传染性很强,身在最危险的一线,鲍洁从未有过退缩,除了做好每天的基础查房和治疗调整外,她还主动承担了许多高暴露、高风险的床边操作,如抽动脉血气、做床边心电图、采咽拭子核酸、陪病人外出CT检查等。每次患者病情反复或需要抢救,她都会第一时间冲进病房,根据病情变化调节各种仪器参数及药物剂量。“防护服上写有医院和我的名字,穿上的那一刻,责任就扛在肩上了,我要做患者坚实的依靠。”

一天中午,病区转入了一位老年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40%多,还不到普通人的一半。正在值班的鲍洁立即和队友们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然后建立深静脉通道、留置胃管、为患者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整整三个多小时,她始终守护在病床边,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弯腰看尿量,抬头调呼吸参数,摸摸病人的体温,试试呼吸机加热程度是否合适。到下班时间,她主动申请延长工作时间,一直守护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而她全身的衣服湿透,直到凌晨一点多才下班。

在治疗之余,鲍洁还注重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疏导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鼓励他们勇敢战胜病毒,早日出院和家人团圆。一位老人感染住院后和家人分开,情绪特别焦虑,鲍洁经常抽空和她聊聊天,为她加油打气。老人痊愈后,却在出院的前一天突发脑梗,左上肢不能动,顿时情绪极为沮丧。鲍洁值班时陪着她去查CT,一路上一直安慰开导她,在病房时还指导她做康复,并告诉她病情控制得还比较好。老人感动得哭了,“幸亏有你们在,我才捡回一条命,你们救了我两次,这是终身难报的大恩啊。”

鲍洁也有自己崇拜的“明星”,那就是重症医学领域高山仰止的顶级专家们。一次,病区一位重症患者抢救无效死亡,鲍洁作为代表前往专家组所在的驻地进行汇报。对面是8个全国顶级的专家,邱海波、童朝晖、杜斌……每一个名字都是从读书时代开始就如雷贯耳,旁边还有钟南山院士团队人员以及武汉多家医院代表在场。面对着这样的阵势,鲍洁镇定自若地介绍了患者的情况、治疗经过,分析死亡原因,回答专家组的提问。“压力很大,因为我不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江苏医疗队,甚至还代表着医院的水平。但也有自信,因为我相信我们已经给出了很好的治疗方案。”

“如果说现在最想说什么,那就是感谢当时做出决定的自己。”鲍洁驰援武汉已一个多月,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只有在她得空休息时才能在视频里见上一面,但她依然觉得这份经历弥足珍贵。“当医生,特别是当ICU医生,救活一个人,那种感觉、成就和喜悦,是任何词语都无法形容的,真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来接受这样的挑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