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出院了,我希望所有的病友都能坚持,相信我们的医务人员,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位患者出院时真诚地请无锡二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转告自己的病友。随着一批又一批患者康复出院,越来越多患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即将迎来新的人生。
丁晓:不说话的老爷爷变成“话痨”
“谢谢你姑娘,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接手近半个月来,老爷爷第一次对他的管床护士丁晓开口说话。由于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很差,老爷爷都是通过点头或摇头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一天丁晓上班时看到老爷爷手里抱着一个手机和充电器,于是过去问是不是要充电,老爷爷点点头。丁晓拿过来却发现充电器和手机不匹配,于是帮忙找来一根充电线。慢慢地,老爷爷的情绪和睡眠都变得很好,两个人开始像朋友一样聊天,老爷爷开启了“话痨”模式,讲武汉的美食和景点,也讲自己对病情的担心,他说,“有你们在我就没那么怕了,我觉得我能好起来。”
费扬:苹果切成小块喂给老人
费扬的床位上也有一位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牙口不好,每次病房里发的饭,他都不肯吃,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也不配合。费扬看在眼里,就削了一个苹果,切成小片喂他吃。老人很感动,心情逐渐好转,每次见到费扬来,就拉着他聊天。费扬将饭菜一点一点地喂给他,老人吃着吃着眼泪就流出来了,“你比我的孩子对我都好,谢谢你!”营养补充进去,加上配合治疗,以及心情不错,老人的病情也很快好转,每天最盼望的就是等费扬忙完了,和她聊聊天。
高宁宁:一天要听无数遍感谢
“我的这些病人太可爱了,一上午都在说着感谢的话,每帮他们做一件事都要说谢谢。”高宁宁笑着说,上午有两个年迈的阿婆需要做CT检查,刚帮她们穿好衣服送到门口,接到通知说CT室人太多需要推后检查。对于她们来说,这样折腾一番挺累的,高宁宁感觉很抱歉,两位阿婆忙安慰她,“我们不急,等你通知。”发放口罩、测血糖、核对口服药、安排检查、挂补液、发午餐,每做一件事,患者们都要表达一遍感谢,“有你们陪着,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胡慧敏:热心的武汉市民很可爱
胡慧敏的病区有一家三口同时出院了。家里的父亲首先出现症状,母亲和孩子也随之发现自己被感染。胡慧敏在为他们输液、换补液、测量血压、培训院感知识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配合,始终以感恩的心对待前往支援的医护人员,还会主动帮助医护人员翻译老年患者难懂的武汉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一家三口病情好转,当胡慧敏通知他们可以出院时,这一家的母亲和孩子同时问胡慧敏,“听说出院患者的血浆可以救人,请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来献血?”胡慧敏很感动,他们自己刚康复还没出院,便想着要献血救人了。
张文龙:酷酷的阿姨记下每一个救过她的人
一位阿婆要出院了,特地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红毛衫,梳洗打扮了一下,戴上了酷酷的眼镜,然后来找医生张文龙合影,对无锡医疗队的每个队员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和感谢。她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每一个护理过她的医护人员的名字,她说她要记住每一个救治过她的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们下次再来武汉,我一定要带你们好好玩玩。”病愈后的阿姨恢复了爽朗,跟每一个队员告别,并许下诺言,一定要请每一个队员都去武汉玩玩,看看这个美丽的城市。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带到湖北,让百年老院的精神在千里之外绽放,造福更多的病人,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无锡医疗队副队长张燕说,除了高水平的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不经意的善意流露,都可能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